專家論斷:傳統制造業寒冬已來臨,中國制造如何突圍
發布時間:
2018-03-02
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數據,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,比上月回落0.1個百分點。此前,知名會計事務所德勤發布《2016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》稱,中國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國家。但由于在創新、能源政策、基礎設施、法律環境等方面的表現尚待提高,預計到2020年排名將下滑至第二位。????????隨著以互聯網為載體的虛擬經濟崛起,“傳統制造業的寒冬已經來臨”“實體經濟無足輕重”等“去制造業”論
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數據,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,比上月回落0.1個百分點。此前,知名會計事務所德勤發布《2016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》稱,中國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國家。但由于在創新、能源政策、基礎設施、法律環境等方面的表現尚待提高,預計到2020年排名將下滑至第二位。
隨著以互聯網為載體的虛擬經濟崛起,“傳統制造業的寒冬已經來臨”“實體經濟無足輕重”等“去制造業”論調時有耳聞。如何看待這一現象?除了上述幾大因素外,“中國制造”還面臨哪些新挑戰?下面就讓慧聰工程機械網編輯為你總結介紹如下:
“硬件免費”來勢洶洶
“購買會員資格,免費送您手機”“允許獲取個人偏好數據,冰箱就能免費帶回家”……這樣的“天降奇財”并不是騙局,而是樂視、海爾等企業推出的“硬件免費”服務。
所謂“硬件免費”,就是指人們在選購手機、電視、冰箱等產品時,其硬件本身不收費;廠商通過用戶購買相關的增值服務,如手機運營商通訊費、視頻服務費等來獲取利潤。
類似的招數,華為公司早在十幾年前就玩過。據說,當年為打開某地市場,華為先是通過免費提供接入網服務,繼而延伸到交換機,最后一舉拿下新增市場70%的份額。
談及“免費”的起因,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將矛頭直指傳統制造業模式。“工業時代企業幾乎掌控了一切,一些硬件企業利用甚至不惜透支消費者信任和期待,誘導不夠理性的用戶為品牌、渠道、硬件支付天量溢價。”他宣稱,好的視頻內容比電視本身更值得付費。
而作為傳統制造業的代表,創維公司的回應是“坑爹”——坑的是供應商、是消費者、是工業制造水平。創維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表示,沒有研發技術實力和生產工藝,就做不出好品質的產品。如果硬件免費,等于不用搞研發,也不用提高工藝水平了。因此,好產品不會免費。
僅就家電行業而言,互聯網企業近年來一直扮演著攪局者乃至顛覆者的角色。更重要的是,“硬件免費”的背后,一個新的生態消費觀正在形成。在新的生態消費觀中,由硬件、軟件、平臺、內容及互聯網應用構成的完整生態,才能稱之為好的產品。硬件逐漸衰減為非核心價值,它更多的是一個連接點,而不應該成為門檻。就此而言,“硬件免費”雖然方興未艾,卻足以讓傳統制造商倍感壓力。
不過,從歐美國家的經驗也可以看到,一個國家必須要有實體經濟支撐,而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實體經濟的脊梁。如果沒有制造業的支撐,互聯網經濟將失去存在和發展的根基。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認為,未來10年之內,中國企業營收與盈利仍將主要來源于硬件。“硬件免費”模式中的服務只能作為硬件價值的補充價值而存在,不可能替代硬件本身。
“三荒兩高”有待突破
截至今年3月,波司登羽絨服的零售網點減少逾千家,其中自營網點凈減少833家、第三方經銷商網點凈減少495家; 微軟關停諾基亞東莞工廠,西鐵城在華生產基地宣布清算解散……原因究竟何在?
武漢大學戰略管理研究院院長辜勝阻曾對300多家企業進行調查,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是“三荒兩高”:一是人荒,制造業企業用工成本至少漲了20%,高的甚至是50%。二是錢荒,融資難,融資貴。三是電荒,特別是蘇浙一帶,缺電的影響較大。兩高則是高稅費、高成本,包括人民幣升值匯率變化、收費收稅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、自然環境成本上升、租金成本上升等。
具體來看,勞動力總量大、成本低,曾是“中國制造”的比較優勢。但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,這一優勢正在不斷流失。按照聯合國的標準,65歲以上的人口比率超過總人口的7%,就被稱為老齡化社會;超過14%,就是老齡社會。中國實際上在2001年就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。近年來東南沿海中小型制造企業的“用工荒”,已經凸顯出這一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問題。
勞動力供給不足直接導致用工成本上升。目前,中國制造業工資普遍達到三四千元,遠高于東南亞等國。同時,融資、水電、用地、物流等各種成本的提高,進一步加重企業負擔,擠占了制造業的利潤空間。
還有一個現象值得警惕,那就是在中國成為“世界工廠”的今天,制造業的勞動力生產效率增速有明顯下滑。據測算,2004年之前,中國制造業生產率的平均增速達到15%。然而,從2005年開始,中國制造業勞動力生產效率增速基本維持在5%至10%的區間。
此外,中國制造業的供應鏈效率也有待提高。數據顯示,中國總體物流成本占GDP 比重近20%,而美國的這一數字為9%。也正因為如此,中國GDP中約有22%由存貨構成,相較于美國10%,整整多了一倍。
那么,“中國制造”下一步該如何突圍呢?專家認為,就企業而言,一是往上走轉型升級之路,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,不要只是打價格戰。二是往外走,向海外市場拓展業務。從政府角度來講,主要是營造好的環境。
“我們一些城市花幾千萬元,試圖打造另一個蘋果,導致大家覺得喬布斯的厲害之處在于有錢。可是,如果喬布斯在中國就可能去做房地產了,因為房地產賺錢。如果靠壟斷可以拿利潤,誰還會去創新呢?”辜勝阻強調,“中國制造”要變強,公平環境非常重要。政府應該營造一種有利于制造業成長的寬松環境,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就是要減稅。只有通過科學的減稅,來營造制造業和房地產業之間的公平競爭環境,資本才可能回歸制造業,也才可以真正壯大實體經濟。記者 夏斌
◇眾議◇
中國制造業已經處在一個過度投資的狀態,其中存在大量的低效率和無效率投資。比如說鋼鐵行業,市場容量一年大概為6億噸左右,但現在產能已經到了9億噸,三分之一的產能過剩。類似問題不光出現在傳統產業,像新能源領域,如太陽能、風電領域,都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;一些新興高科技產業領域,也存在同樣的現象。
——中國改革基金會 王小魯
前段時間對溫州企業轉型的報道很多,諸如眼鏡大王轉型等。我個人認為,企業不要輕易轉型,當一個企業的主業發生非常大的改變時,它的風險其實非常大。另外,對于非上市企業來說,主要融資渠道是銀行。新形勢下,希望有多層次的資本市場、多層次的銀行融資,這將對制造業發展會很有幫助。
——浙江建龍控股有限公司 張偉祥
發展制造業要注意兩方面內容:第一要有規劃,第二要加大研發。有個初步統計,目前全國有18個省市把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產業、支柱性產業,但必須要有做汽車的基礎才能做新能源汽車。另外就是研發投入,雖然外債危機令國外企業叫苦不堪,但一些跨國公司仍然在加大力度搞研發。微軟、英特爾一年的研發投入約為80億美元,而我國的信息產業,前100家相加起來的研發投資約為110億美元,差距非常大。
相關新聞